为进一步传承青科精神、践行橡胶品格,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专业优势与责任担当,日前,青岛科技大学学子孙瑞泽积极响应枣庄市 “青鸟计划” 号召,赴枣庄市市中区开启实践之旅,并因表现突出被市中区团委聘为市中区青岛科技大学 “青鸟驿站” 站长。

扎根一线:用 “检测 + 实操” 守护苗木生长
孙瑞泽被分配到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开启为期数周的实践,他带着对家乡的赤诚与专业知识,从苗木养护到文化传播,在基层岗位上完成了 “理论 — 实践 — 服务” 的闭环,为家乡园林事业注入青春动能。孙瑞泽的日常工作充满 “专业感” 与 “行动力”,每天清晨,他都会携带胸径尺、修枝剪、病虫害检测工具等装备,准时抵达苗木管护区域。在巡查现场,他遵循 “先诊断、后施策” 的原则:先是逐株细致排查,查看叶片是否有病虫害斑点、枝条是否存在徒长或枯萎情况;接着用胸径尺精准测量树木胸径,记录不同树种、树龄的生长数据,精准记录缺损苗木的种类、规格和位置,为苗木补植积累基础资料;对于判定需要修剪的苗木,他则依据 “疏剪、短截” 等专业修剪技巧,小心翼翼地修剪病弱枝、交叉枝,既保证苗木造型美观,又减少病虫害传播风险。

在土壤研究环节,孙瑞泽更是展现出严谨的科研态度。他根据不同片区的土壤差异,选取两类典型样本:A 样本来自苗木长势旺盛的向阳地块,B 样本取自生长较慢的低洼区域。通过观察土壤颗粒结构、检测酸碱度与氮磷钾含量,他详细对比两类土壤的肥力差异,梳理出 “土壤条件影响苗木生长” 的具体规律,并据此提出 “向阳区增种喜阳树种、低洼区改良土壤排水性” 的建议,为后续优化种植方案提供了详实依据。从 “纸上谈兵” 到 “动手实操”,孙瑞泽在
一线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专业知识的落地。

红色研学:让园林讲解承载文化温度
孙瑞泽的实践版图不仅限于苗木养护,还延伸到红色文化传播领域。他主动报名参与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的研学与讲解工作,深知这座遗址公园的园林景观,既是生态景观,更是红色记忆的 “载体”。为做好讲解,他提前做足功课:一方面查阅《台儿庄大战史料》,了解每一处景观与抗战历史的关联;另一方面研读《园林植物栽培学》,摸清园区内银杏、松柏、月季等植物的品种特性与象征意义。他还特别将植物寓意与红色精神结合,比如把 “松柏四季常青” 比作 “英烈精神永垂不朽”,让园林讲解更有深度。
在讲解现场,孙瑞泽总能用生动的语言打动游客:他会指着园区内的古石榴树,讲述当年战士们曾在这里抗战的故事,介绍松柏的种植布局如何呼应遗址的肃穆氛围。他的讲解既有园林专业知识的 “干货”,又有红色历史的 “温度”,让游客在欣赏绿意的同时,更能深刻感悟抗战精神。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沟通表达能力,更让他明白 “园林工作不止于养绿,更能传情”。

荣誉加冕:以实干赢得家乡认可
付出终获肯定,实习结束后,因表现突出,枣庄市市中区团委为孙瑞泽颁发表扬信,肯定其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与高度的责任担当,以及在有效助力市中城市提升与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称赞其为返乡大学生服务家乡的优秀代表。

这份荣誉,是对孙瑞泽个人实践的认可,更是青岛科技大学 “知行合一” 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孙瑞泽表示,此次 “青鸟计划” 让他真切感受到专业知识能为家乡、为社会做实事的道理,未来他会继续深耕专业,带着这份实践收获,为家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更多青科力量。
从校园到家乡,从课堂到一线,孙瑞泽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期待更多青科学子以他为榜样,将专业所长与发展建设所需结合,在社会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